黑人命如稻穗,一根根倒下,無聲無息。
我本來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兩性的書。
但讀著讀著,才發現它不是談男人與女人的關係,而是關於一個女人與死亡、悲傷、族群、歷史,以及失去之後,如何繼續活下去的故事。
🖤 這是一個哀傷的故事,但她不哭
作者潔思敏(Jesmyn Ward),1977 年出生,是一位美國黑人女性作家。
她用幾乎冷靜到平鋪直述的筆法,講述自己家族與童年玩伴的故事。
故事發生在密西西比州,一個至今仍殘留著深重種族與階級裂痕的地方。
你可能會以為這些只是歷史傷痕,但實際上,那種壓迫一直都還在:
- 2009 年,在密西西比州,35% 的黑人仍生活在貧窮線下;而白人,只有 11%。
- 20-30 歲的黑人男性,每 12 人就有 1 人入獄。
- 而在 2000 年以後,潔思敏的 5 位童年好友相繼離世,其中包括她的親弟弟。
她不誇張、不煽情,只是一筆一筆寫下那些死亡。
她沒有流太多眼淚,卻讓我讀得胸口悶得像被壓住。
📖 書名《我們收割的男人》,是什麼意思?
這個書名來自於美國黑人民權鬥士 哈莉特·塔布曼。
當年她形容在內戰中,黑人軍團如同稻穗一樣被無情收割。
這些人不是單純死去,而是像被「收走」,
是被一個無形的巨大機器,一點一點耗盡、捲走、吞噬掉的。
潔思敏書裡的「男人」——不是抽象的象徵,而是真實的朋友、兄弟、父親、兒子。
他們的死很沉默,甚至無人為他們哭泣。
因為那是一種「被習慣」的死亡,一種沒有選項的命運。
🗣️ 她說:「我族的人命,就是一文不值。」
書裡有一句話我記很久:
「我族的人命,就是一文不值。
我只能訴說,不斷訴說這些故事。」
潔思敏寫作,不是為了療癒,也不是要打動誰。
她只是拒絕讓這些名字被遺忘,拒絕讓世界只記得統計數字、報紙標題,卻忘了每一個死去的人都曾笑、曾跑、曾跳、曾夢想過。
🔥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?
因為它會讓你明白:
有些人的痛苦不是因為他們選錯路,而是他們一出生,整個世界就已經對他們設下封鎖線。
也會讓你反問:
如果我們活得自由,是不是只是因為我們夠幸運,而不是我們夠努力?
🎧 想聽我怎麼聊這本書?
我在最新一集 Podcast 裡聊了這本書帶來的撞擊感,
我們談到:
- 為什麼悲傷不一定需要哭,但需要說出來
- 在「無能為力」裡,寫作如何成為一種抵抗
- 黑人、族群、邊緣人的故事為什麼我們都該讀一次
📖 這不只是一本書的心得,更是一場沉默中的見證。